ku酷游·保定体育局:点亮城市活力的运动引擎
清晨的保定,阳光轻吻着护城河畔的健身步道,老人们舒展筋骨打太极,年轻人踩着节奏慢跑,孩童们在球场上追着足球笑闹。这座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古城,正因体育的浸润焕发出蓬勃朝气,而这一切的背后,是保定体育局作为“城市运动引擎”的精准发力。
一、织密“15分钟健身网”:让运动触手可及
保定体育局将“全民健身”刻入城市发展基因,以“设施普惠化”为核心,在主城区布局东风公园体育场、竞秀区体育馆等大型场馆,配套智能健身设备与专业指导员;在县域乡村,则推行“健身路径下乡”工程——给每个行政村配备篮球架、乒乓球台,甚至在偏远山区建起简易跑道。如今,保定已建成健身步道超300公里,社区健身角覆盖率超90%,真正实现了“推开门就是健身房”。
二、赛事矩阵:让城市名片越擦越亮
从2017年首届“保定国际马拉松”开跑至今,这场赛事已成为城市“流量密码”——连续六年吸引超3万名跑者奔赴,不仅带火了旅游消费,更让“活力保定”声名远扬。除马拉松外,保定市青少年体育联赛、老年人健身大会、“非遗+体育”民俗展演等本土赛事百花齐放:校园里,中小学生篮球赛、足球联赛点燃青春热血;社区中,广场舞大赛、太极拳交流赛拉近邻里情谊;就连传统庙会都融入了拔河、踢毽子等趣味运动,让体育真正嵌入生活肌理。
三、体教融合:为梦想插上翅膀
在人才培养端,保定体育局独创“体教融合”模式:与河北大学、保定学院共建体育特长班,开设运动康复、体育管理等专业;联合保定市实验小学打造游泳训练基地,选拔苗子纳入系统培养。短短五年间,保定向省级以上队伍输送运动员200余人次,涌现出奥运冠军庞伟(射击)、世界冠军王涵(跳水)等标杆人物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“体育社团进校园”,全市中小学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从65%跃升至92%,近视率下降12个百分点,体质测试合格率提升18%。
四、温度体育:让幸福落地生根
体育的力量,不止于竞技与成绩,更在于温暖人心。在莲池区永华南路社区,“银龄健身驿站”成了老人们的“第二个家”——退休教师王阿姨每天来此跳广场舞、练柔力球,她说:“以前总窝在家里,现在身子骨硬朗了,和老姐妹们聊天也热闹。”而在保定二中,足球社团的孩子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,校方统计显示,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焦虑情绪减少40%,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。这些细微的变化,正是体育局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站在新时代的路口,保定体育局正擘画更辽阔的未来:推进智慧体育平台建设,实现场馆预约、赛事报名“掌上办”;打造“体育+文旅”融合IP,开发白洋淀水上运动、狼牙山红色体育旅游线路;启动“数字孪生体育馆”试点,用科技赋能运动体验……
当暮色再次漫过古城墙,保定的每一条街道仍在跳动着运动的脉搏——这是体育局与市民共同书写的“活力史诗”,更是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底气。在这里,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健康的土壤,每一次奔跑都在丈量幸福的距离,而保定体育局,永远是最坚定的引领者,让“运动成为生活”的梦想,照进现实。
留言: